發布者:大尋網絡|TIME : 2016-09-05
廈門APP開發:7歲時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癥,導致下肢無力、走路東倒西歪,湘潭縣排頭鄉80后網絡創業達人彭覺并沒有因此頹廢,反而更加努力上進,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年代,他積極投身“互聯網+”的經濟浪潮中,通過網絡銷售湘蓮。再加上誠信經營,現在,他的湘蓮已經賣到了國外,生意紅火。
聰明好學
29歲的彭覺是湘潭縣排頭鄉桐梓村豐樹組人。7歲那年,他患上小兒麻痹癥,落下了殘疾。為了治病,家人四處奔波,但是收效甚微。盡管如此,彭覺并沒有因此頹廢,“我覺得不能向命運低頭,要做生活的強者,不能成為家人的負擔。”
2006年高考失利,彭覺有些沮喪和失落。不過他很快就調整了心態,開始正常的生活。之后的兩年時間里,他學過電器維修、模具加工,做過鉗工,擺過地攤,“別人能做的,我也一定能做,當時想只要能自立就好。”
“現實讓我感覺很殘酷,是工作選擇我而不是我選工作。”2008年下半年,因自己身體原因和工作的壓力,彭覺辭職回家,開始尋找新的出路。
科技創業
回家之后,彭覺看到從事外貿的姐姐經常通過網絡接到國外的訂單,他腦子里靈光一閃,覺得這樣的方式很適合自己,“去找工作,我的身體條件達不到,這種通過網絡的方式很適合我。”
于是,彭覺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儲蓄,又回到學校學習商貿營銷方面的知識。經過一年的學習,他學以致用,開始在網上實踐,“當時我覺得湘蓮是家鄉的特產,可以向外推廣。”
彭覺把湘蓮放在網上賣,開始第一個月沒有效益,只能勉強養活自己,但他沒有放棄,而是不斷積累經驗,用誠心和信譽感動客戶。“第一次給別人發了500斤貨,賺了2000元。”這激發了彭覺擴大規模的熱情。為打開市場,他幾乎跑遍全國各省區,很多時候是一個人。“我不希望客戶把我當成一個殘疾人!”彭覺最高興的是,自己銷售的湘蓮得到客戶的認可。
慢慢地,從50斤、100斤發貨,到幾噸、幾十噸發貨,生意越做越大,彭覺累積了一些穩定的客戶資源。經過努力,2011年,他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,優先安排殘疾人就業,除了銷售湘蓮外,還涉及百合、花生等農副產品,并且公司業務也拓展到海外市場,接了不少訂單。
現在,彭覺的湘蓮已經銷售到了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,大小客戶達到了300多個,他希望未來銷量更大,湘蓮的品牌影響更加廣泛。
愛心回報
事業稍有小成,彭覺并沒有因此驕傲,決定用自己的愛心回報社會。2008年汶川地震,他捐出了3000元。2011年至2015年,他的公司陸續向慈善機構捐款10萬元。
深知殘疾人就業的困難和壓力,彭覺鼓勵本地的殘疾人創業,并指導他們從事電子商務,同時他還出資5000元為村里修水泥路,多次到敬老院看望老人、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等。
“雖然我是一個殘疾青年,但只要肯努力,不會比正常人差。”一路顛簸,彭覺感悟了很多人生樂趣,也深知只有努力奮斗才能有出路。(廈門APP開發文章來自百度新聞)
聯系地址:廈門市軟件園二期望海路19號之二502-1
電話:0592-5786385
傳真:0592-5786385
QQ:413141903